中国—东盟水产教育网络校长论坛暨海洋与水产科技研讨会召开
.
发布人:宋威娇  发布时间:2017-04-13   动态浏览次数:317

       2017年4月12日至13日,由中国海洋大学主办,东盟水产教育网络、中国—东盟海水养殖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青岛市人民政府、中国—东盟中心等协办的“中国—东盟水产教育网络校长论坛暨海洋与水产科技研讨会”在青岛召开。本次会议聚焦“海上丝绸之路”水产科教合作和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在青岛地区尚属首次。

  本次会议以“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中国—东盟水产科教协同创新”为主题,交流学术,凝聚共识,旨在巩固和拓展中国—东盟国家海洋科教机构的合作,共同开启中国—东盟海洋和水产教育协同发展的新篇章。来自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越南、柬埔寨、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的20余所科教机构、国际组织和中国高校的12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

  青岛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张德平、东盟水产教育网络主席Sukree Hajisamae、中国-东盟中心秘书处代表周武先生、中国海洋大学于志刚校长出席开幕式,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主持开幕式。欧盟水产技术创新平台国际合作部主席、中国政府“友谊奖”获得者、比利时根特大学Patrick Sorgeloos教授因故未能参会,特向大会发来录制好的报告视频和致辞。

  作为本次会议主席,于志刚在致辞中表示,为更好地推动中国—东盟海洋和水产教育与科技领域的交流合作,提升中国—东盟海洋和水产教育与科技创新水平,提出三点建议:一是继续完善协作平台和合作机制。成立于2011年的“东盟水产教育网络”是一个很好的协作平台。2016年,中国海洋大学与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签署了合作备忘录,从而与这一平台建立了全面合作关系。召开校长论坛暨研讨会就是促进合作交流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还要继续探索更多的务实合作方式,例如定期轮流举行教育和科技研讨会,探索与欧盟水产技术创新平台建立中国—东盟—欧盟合作机制等等,不断完善协作平台和合作机制。二是不断拓展合作内容,务求取得合作实效。围绕海洋和水产的教育和科技创新,双方可以在课程建设、学生交流、青年学者交流研修、技术培训、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等方面加强务实合作,通过精心组织,不断打造成功的合作项目典范,持续推进务实有效的合作。目前,中国继续加大教育对外开放力度,就持续加大对中国—东盟科教合作制定了更加细致的支持计划和项目。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第19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应以教育和旅游合作为优先方向,进一步拓展合作内涵,丰富交流形式;中国政府将设立“中国-东盟海上丝绸之路奖学金”,今年面向东盟十国提供1000个奖学金名额。这些都为我们加强务实合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三是开展政产学研国际合作,推动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发展。中国—东盟水产教育和科技合作,应当在促进各自大学教育和科技创新、合作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开展政产学研国际合作,通过汇聚政府和市场资源,加强协同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去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相关议定书正式生效,中国-东盟发表了产能合作联合声明,“一带一路”建设的许多项目不断落地实施。我们应当抓住机遇,紧密合作,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吸纳更多的政府支持和社会资源,推动中国—东盟海洋经济合作发展。

  在第一阶段的校长论坛上,来自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马来亚大学,泰国农业大学,印度尼西亚苏迪曼将军大学,菲律宾米沙鄢大学等高等院校的23位代表围绕海洋和水产学科教育、科研和产业发展等分别作了报告。中国海洋大学副校长李华军教授作了题为“‘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海洋大学的国际化探索”的主题发言,水产学院院长李琪教授作了题为“中国海洋大学水产科学的教育与研究”的主题发言,增进了与会代表对中国最新的水产养殖研究成果和海洋水产领军高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国际合作模式的了解。马来西亚登嘉楼大学执行校长Nor Aieni Binti Haji Mokhtar博士、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秘书长Yeong Yik Sung博士、中国海洋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院长薛长湖教授、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副院长汪珉教授分别主持了主题报告会。

  在第二阶段的海洋与水产科技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欧盟面向中国与东盟的水产科技合作机制与建议”“东盟水产教育网络在欧盟—东盟水产创新技术平台和欧盟地平线2020计划中的策略、合作设想和角色”“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校际联盟”“发起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协作网”等议题展开广泛交流和深入研讨,就中国-东盟水产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技联合发展提出倡议并达成共识。

  会议期间,中国海洋大学与印度尼西亚迪波内戈罗大学、茂物农业大学和菲律宾米沙鄢大学等多所东盟高校签署合作协议,宣布启动东盟杰出青年科学家来华研修及可持续海水养殖技术国际培训班,以共同探讨建立多方参与的东盟青年科技人才合作培养与科技联合发展机制,召开了东盟水产教育网络2017年度工作讨论。

  东盟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和优先地区。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东盟国家是国际水产品生产和贸易的主要国家,与中国在水产业、资源和贸易等方面存在着良好的互补性。因此,东盟国家对加强与中国的科技与产业合作具有迫切需求,已成为命运共同体。作为落实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关于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和落实“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计划”的有关工作部署,本次会议的举办,中国海洋大学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及与东盟国家良好的海洋合作伙伴关系,将中国水产科技协同创新智慧与成功经验推广到东盟国家,搭建起与东盟主要国家科教机构的合作联系网络,对落实国家“一带一路”、促进中国—东盟水产科教融合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文:曲静 宋文红 图:刘邦华

签约仪式现场

背景材料:

  “东盟水产教育网络(ASEAN-FEN)” 成立于2011年,旨在促进成员单位在水产教育领域的发展和融合,成员包括来自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印尼、柬埔寨、缅甸、老挝、菲律宾的18所水产领域主要院校。2016年,另有4所院校成为东盟水产教育网络+成员,中国海洋大学作为中国唯一的机构代表正式加入东盟水产教育网络+。目前,联盟的主要活动包括定期组织国际水产会议、成员院校间师生流动、学生联合培养和培训以及合作开展欧盟地平线(Horizon2020)项目。(网址:www.aseanfen.com

  “中国-东盟海水养殖联合研究与推广中心”是中国外交部、财政部于2016年启动的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是第一批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项目(17个)中唯一一个与东盟国家开展的科技合作类项目,中国海洋大学负责海洋藻类等科技合作与转移、技术培训等工作,并获国家科技部批准建立“海洋藻类国际科技合作基地”。


编辑:李华昌    责任编辑:李华昌